適當膽固醇水平 幫助維持心血管健康
來源: 《健康創富》    作者: 《健康創富》    發布時間: 2020-07-03 10:26    3494 次瀏覽


近年香港躍升為全球人均壽命最長的地區,但因心臟病而死亡的人數卻有增無減。據衞生署2017年發佈的資料,本港15至84歲人口有近3成人士屬於肥胖,同一個年齡組別中近5成人士有高膽固醇,而55至64歲群組中高膽固醇人數更高達69至75%。壞膽固醇過高可釀成心血管病,如何預防?現時又有哪些藥物治療?



過量壞膽固醇的傷害遍及全身


看到「膽固醇」一詞,人人巴不得除之而後快,難道膽固醇一無是處?心臟科專科陳麒尹醫生解釋,其實膽固醇是身體細胞及免疫系統的重要物質,將之區分為好、壞膽固醇純粹因兩者功能有別:好膽固醇(HDL-C)猶如清道夫,會把多餘的壞膽固醇(LDL-C)從各處血管運回肝臟排除,好膽固醇處於高水平非但不損害健康,還有保護血管的作用;而壞膽固醇過多則會積聚在血管形成粥樣斑塊,使血管收窄以致阻礙血液進出心臟和其他器官。


肝臟有自行製造膽固醇的功能,部分膽固醇偏高的原因是家族遺傳。另外俗諺說「病從口入」,不良飲食習慣亦會造成膽固醇偏高,此外吸煙、酗酒、缺乏運動也是肇因。若壞膽固醇水平長期超標卻缺乏妥善治療,這些物質會依附在血管壁加快脂肪積聚,誘發心臟、腦部、腎臟、眼睛及下肢相關病症。



壞膽固醇危害巨大,一般人或有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人士,應該將膽固醇控制在怎樣的水平?根據2019年歐洲心臟病學會(ESC)及歐洲動脈硬化學會(EAS)聯合發佈的「血脂異常管理指引」:沒有三高或其他病症人士,建議壞膽固醇水平要維持在3 mmol/L或以下;患有三高屬心血管病高風險群體者,水平應維持在1.8 mmol/L或以下;至於曾經中風、通過波仔、有冠心病等非常高危群組,水平建議低於1.4 mmol/L。近年膽固醇國際性指標有持續收緊的趨勢,皆因醫學界相信壞膽固醇水平愈低,對預防心血管疾病愈有利,但若水平低1.0 mmol/L的話,其安全性或防範心血管病的優勢如何,仍待進一步的醫學研究查證。


混合式藥物幫助治療  若心血管病發或需手術治療 


現時降膽固醇服藥可分為3大類:他汀類屬第一線藥物,它能抑制肝臟製造膽固醇,有些可以預防心血管問題。依時服藥並配合健康飲食習慣,多數藥效顯著,惟推高劑量有機會引發肝酵素或肌肉酵素上升、肌肉疼痛(造成肝衰竭、肌肉衰竭案例並不常見),若個別患者無法適應副作用,醫生或會單獨處方膽固醇吸收抑制劑。


膽固醇吸收抑制劑屬第二線藥物,通常會配合他汀類服用。由於人體有自動調節血液中膽固醇含量的機制,只要肝臟減少製造膽固醇,小腸便會提高膽固醇的吸收,而此藥的作用正是抑制小腸吸收膽固醇。他汀類藥物與膽固醇吸收抑制劑可配合使用,有助減少壞膽固醇同時降低因高劑量藥物所致的酵素問題。臨床上需要兩類藥物合併使用,通常是患者未遵醫囑服藥、沒有徹底改善生活及飲食習慣,或醫生希望儘快降低患者膽固醇水平以減少心臟病風險。使用時可用採兩種成分各1粒藥,亦可採用混合式藥物(即同1粒藥中有兩種成分)。


陳麒尹醫生補充:「部分患者已瀕臨需要通波仔,又或壞膽固醇水平久久未達理想水平,為及早控制併發心血管病風險,使用混合式藥物會比單一藥物加大劑量理想,臨床發現將他汀類藥物劑量加倍可額外調降6%膽固醇。混合式藥物價錢實惠,還可提升藥物依從性。膽固醇吸收抑制劑本身的不良反應為容易疲憊、腹瀉等,混合式藥物並不會增加副作用。」


除前述口服藥物,近年也出現針劑藥物PCSK9抑制劑,可阻止PCSK9跟壞膽固醇受體結合,受體數量正常就能提升肝臟回收壞膽固醇的能力。適合因遺傳而難以利用口服藥降低膽固醇,或必須在短時間內調降水平的患者。通常採皮下注射,可每個月或每半個月注射一次,常見副作用包括鼻炎、鼻塞或注射部位紅腫,另外價錢相比口服藥也較為昂貴。


至於第三線藥物主要是用來降低三酸甘油酯,例如微纖維酸類或煙酸類。三酸甘油酯居高不下會引發冠心病,當他汀類藥物無法涵蓋這樣的對位治療時,就要使用第三線藥物,但這類情況為數不多,多數患者屬總膽固醇或壞膽固醇高的組別,因此他汀類仍是首選。此外膽固醇水平高低也非用藥唯一指標,對心血管疾病高風險或已出現病徵者,藥物作用已從初級預防提升至二級預防,即使指數正常仍應防微杜漸,運用藥物把膽固醇降至理想水平。



壞膽固醇無聲無息侵蝕健康,陳麒尹醫生表示,當經由儀器檢查,確診血管收窄達7成而致心肌缺血或出現突發性心臟病,就應以通波仔手術進行血管重建,手術原理是通過手腕橈動脈或腹股溝股動脈置入支架,維持血管暢通、避免血管再度收窄。另一種方法是心臟搭橋,手術過程必須打開胸骨,將靜脈或動脈橋接駁至冠狀動脈遠端,確保血液順利供應至整個心臟肌肉。通常患者會先選擇通波仔這種微創手術,它手術時間短、術後復元快,惟導管進入心臟時有機會損傷冠狀動脈,或術後產生支架栓塞、移位;而搭橋手術要打開胸骨、全身麻醉,可能有感染或出血風險,癒合時間也較長。但當心血管嚴重栓塞、有左主幹病變,最好還是接受搭橋手術。


飲食、運動多管齊下  降壞膽非難事  


約7成膽固醇由人體製造,僅3成受食物影響,但這不代表可對飲食解禁。美國最新版飲食指南放下過往針對高膽固醇食物所做的明文規範,轉而提出一個更健康可行的飲食模式,比如採地中海餐單少紅肉多海產、多豆類、適量初榨橄欖油的飲食方針。另外,步入中年後特別需要足夠的蛋白質維持肌肉量及強度,如何在攝取蛋白質與控制膽固醇間取得平衡?陳麒尹醫生笑謂:「人還是要生活,無法獨『膳』其身,單獨吸收特定營養素,但可斟酌每份肉類含有的膽固醇來進食,比如嗜食紅肉的可選瘦牛肉、豬肉;想採地中海飲食的可挑雞肉、海鮮入饌。」


運動方面建議每週進行5次、每次30分鐘中等強度的運動,定期且規律的運動有助心血管健康。但切忌平日不做運動,到了週末或相隔多日突然做一次中等至高等強度的運動,據最近美國心臟協會發表的期刊顯示,這樣的運動模式反會增加急性心肌梗塞的風險。至於生活上,應戒煙、避免酗酒,維持正常作息並控制體重,有三高者要遵循醫生叮囑管理好三高指數,如此才能遠離心血管疾病打造健康人生。

上述藥物均為處方藥,使用前請諮詢醫生。


心臟科專科陳麒尹醫生指出,他汀類藥物與膽固醇吸收抑制劑可雙管齊下使用,有助減少壞膽固醇同時降低因高劑量藥物引起的酵素問題。




壞膽固醇過多會積聚在動脈形成粥樣斑塊,使血管收窄以致阻礙血液進出心臟和其他器官。





規律運動有助控制膽固醇,但到了週末或相隔多日突然做中等至高等強度的運動,反會增加近百倍的心臟病猝死風險。




當血管收窄達7成而致心肌缺血或出現突發性心臟病,應以通波仔手術進行血管重建。



為鼓勵市民認識健康資訊,本文章由MSD支持印刷

HK-ATO-00059 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