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首年是嬰幼兒成長的黃金期,不論身體抑或智力皆急速發展。1歲時的體重幾乎是剛出生時的3倍,使人不禁對生命的茁壯嘖嘖稱奇!嬰幼兒的成長和學習都需要營養支持,而腸道發展對營養吸收至關重要。許多人以為孩子腸道不適一定是病菌作惡,其實不然。只有找出箇中致病鑰匙,解開腸道奧秘,方能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文:Wayne
細菌病毒感染 阻礙腸道健康
如果嬰幼兒的腸道保持健康,由母乳餵哺、接觸配方奶粉及半固體食物的不同階段,理論上不會肚瀉嘔吐,大便質地、顏色和氣味也會正常。兒科專科梁寶兒醫生表示,對接受母乳餵哺的初生嬰幼兒來說,一般大便質地較稀,次數相對頻密。隨着不斷成長,每天的大便次數慢慢減少,甚至2至3天才有1次。半歲後,嬰幼兒開始接觸半固體食物,有維持健康飲食,適量加入蔬果的話,吸收足夠水分,大便會呈條狀,每1至2天就有1次大便。
惟上述前提是腸道健康下的正常假設。萬一腸道感染細菌或病毒,將嚴重阻礙腸道吸收大便水分的能力,排出的大便變得稀,次數也較頻繁。假若屬細菌入侵,腸道的細胞內壁受損,大便會帶黏性和血絲;假如是輪狀病毒感染,嬰幼兒則可能因腹瀉而嚴重脫水,大便會散發酸臭氣味。除此之外,嬰幼兒可會哭鬧不休、嘔吐、屁股紅腫、肛門損傷、腸胶痛,相關狀況都可讓家長及早察覺,儘快尋求適切治療。
提防病從口入 當心腸胃痛症
孩子飽受腸道感染困擾痾嘔肚痛,家長難免百般擔心。初生嬰幼兒若接受母乳餵哺,一般較少有腸道感染症狀。梁寶兒醫生解釋,母乳含抗體,有助抵禦腸胃感染風險。直到4至6個月大時,好奇的孩子喜歡將東西放入口,一旦這些物件清潔不足,細菌和病毒隨時揮軍入侵直驅腸道。故此家長該注重孩子雙手和接觸物件的清潔,慎防病從口入。
此外,2至3個月大的嬰幼兒腸道未成熟,常因蠕動過快或不規律導致腸道痙攣疼痛;或吃奶、哭喊時吸入空氣並積存在腸胃,導致腹部鼓脹,衍生俗稱「肚風」的問題,孩子於是徹夜難眠、噪動不安、大聲嚎哭。這些現象在不足3個月大的嬰幼兒當中十分常見,隨腸道不斷發展,症狀會陸續消失。
過敏危機四伏 嚴選配方奶粉
除了上述感染和成長因素,過敏亦是引起腸道不適,不可忽視的大敵。不少人認為腸道過敏即等於大便分量和次數偏多,並排出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此過敏屬於良性,隨嬰幼兒成長,吸收能力增強,影響不大。至於牛奶蛋白致敏,是另一層面的腸道過敏問題,更值得家長關注。這種腸胃道不適的過敏可致大便稀爛出血、腹瀉、嘔吐、便秘。這類過敏浮現的腸胃道反應聽起來與前述的細菌與病毒性腸道感染大同小異,家長未必能準確判斷,建議接受詳細檢查。
無法以全母乳餵哺的媽媽,經兒科醫生確認診斷後,含水解蛋白配方的奶粉,降低嬰幼兒過敏機會。梁寶兒醫生指出,若孩子對牛奶蛋白敏感,一般配方奶粉未必適合。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將牛奶蛋白中的蛋白質分解成較微細粒子,有效減退致敏危機。
掌握加固時機 孩子成長加分
嬰幼兒敏感至今仍未有必然的因果理論,惟家族歷史與遺傳基因被視作常見的高危因素。倘若父母雙方乃「敏感一族」,孩子出現過敏的風險可增加2至4倍。從食物中接觸到致敏原,可誘發對皮膚、腸胃道與呼吸道的過敏反應,家長務必留神。如有任何懷疑,建議諮詢兒科醫生的專業意見,再做好防敏工程。
至於半固體食物,梁寶兒醫生建議加固別做得太早,也別來得太遲。5個月後,當孩子可控制頸部,對大人的食物感興趣,進食時沒用舌頭將食物頂出來,便是嘗試餵食半固體食物的良好時機。嬰幼兒成長過程中需要吸收各種營養,家長不應因為害怕敏感而太遲加固,否則孩子無法吸收足夠的營養反而有礙成長與發展。
資料由美贊臣支持
兒科專科梁寶兒醫生表示,萬一腸道感染細菌或病毒,將嚴重阻礙腸道吸收大便水分的能力,排出的大便變得稀,次數也較頻繁。
腸道蠕動過快或不規律導致腸道痙攣疼痛,或「肚風」問題在不足3個月大的嬰幼兒當中十分常見,隨腸道不斷發展,症狀會陸續消失。
牛奶蛋白有機會誘發腸胃道的過敏反應,可致嬰幼兒大便稀爛出血、腹瀉、嘔吐、便秘,值得家長關注。
2024-09-07
2024-09-05
2022-09-16
2022-05-30
2021-03-25
2021-06-16
2020-07-03
2019-07-15
2019-12-21
2019-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