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新型肺炎 中醫有何良方?
來源: 《健康創富》    作者: healthplus1    發布時間: 2020-09-18 14:42    1594 次瀏覽



其實中國古代文獻一直記載當氣候出現異常情況,若干年後民間便會出現疫情。因地球暖化常出現極端天氣,在這種火熱之氣的干擾下就容易發生疫病。《黃帝內經》的《素問․六元正紀大論》講厥陰司天之年終之氣,「陽乃大化,蟄蟲出見,流水不冰。」人們感到溫暖舒服代表暖冬,「其病溫厲」便易發生傳染病。清代名醫家吳鞠通在《溫病條辨》上面引用的原文:「厥陰司天之年終之氣,民病溫厲。」所指的癘是一類具有強烈傳染性的外邪。在中醫文獻記載中,又有「戾氣」、「疫氣」、「疫毒」、「瘟疫」、「異氣」、「毒氣」、「乖戾之氣」等名稱。中醫亦稱傳染性強、有流行性的疾病為時行疫病、疫癘邪氣等。


中醫古籍早已揭示人類在天氣異常情況下,疫症即應運而生。為防止「中招」,坊間出現多種方法,究竟可否做到「中醫治未病」效果?下面就為大家介紹:


常見的中醫預防方法


服用雙黃連口服液

早前在內地媒體報導下,「雙黃連口服液」曾經出現一陣搶購潮,連同名的雙黃蓮蓉月餅亦掀起買氣。先來看看「雙黃連」,雖然方名稱之為雙黃連,但方中並沒有兩種黃連、甚至連一種黃連都沒有,而是由3種中藥的名詞連起來的名稱。雙黃連全方僅僅3味藥,也就是雙花(金銀花)、黃芩、連翹。3藥均具有清熱解毒、表裏雙清的作用。 而現代醫學研究認為,雙黃連口服液具有廣譜抗病毒、抑菌的作用,是目前有效的廣譜抗病毒藥物,對病毒性疾病尤其具有輔助作用。


雖然內地媒體引述研究指「雙黃連」有助肺炎,但此3種中藥性味寒涼,體質虛寒者、脾胃虛弱者均不適用,以免治病不成反傷正氣,更易引致其他疾病。內地官媒其後亦有澄清「抑制」並不同於「治療」,呼籲一般民眾不要盲目搶購雙黃連口服液服用。


服用網傳專家處方

網上流傳各樣方子稱可預防肺炎,其中兩則分別由北京及廣州中醫藥大學開的方子未經證實,卻謠傳最廣。中醫講求「四診合參」、「辨證論治」即通過四診八綱、臟腑、病因、病機等中醫基礎理論對患者表現的症狀、體徵進行綜合分析,辨別為何種病證。所謂論治,即根據辨證的結果,確定相應的治療方法。


網上流傳偏方惹議之處,一是出處未明,二是未有專業註冊中醫判斷是否適合飲用,未知飲用後身體會否出現不適,故不建議盲目跟隨。


網上流傳偏方惹議之處,一是出處未明,二是未有專業註冊中醫判斷是否適合飲用,未知飲用後身體會否出現不適,故不建議盲目跟隨。



穴位保健法

穴位保健是比較可靠而且適合任何體質年齡的中醫預防方法,安全性亦最高。在這次的新冠肺炎中,許多患者早期有外感症狀,同時胃腸功能受到損傷,表現為胃口差、肚脹、大便稀爛或者大便不通。這時按摩足陽明胃經的足三里穴具有調節腸道功能作用,能健脾化濕,生發胃氣,脾氣充足有助預防肺炎。


定位方法:足三里在小腿前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


按摩方法:找到穴位後,用拇指或中指按揉、按壓。穴位定位正確後,按壓足三里穴會出現明顯的痠痛、痠脹感覺,這是正常的反應,按壓力度以出現這種感覺為宜。每次按揉5分鐘,每日多次。


另外,亦可以選擇按摩風池穴及少陽膽經的穴位,對於外感熱病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可發揮祛風退熱解表的功效。


定位方法:風池穴在脖子後面,後頭骨下有兩條大筋,在大筋外緣陷窩中,與耳垂平齊。


按摩方法:雙手從後面扶頭,找到穴位後用拇指旋轉按揉5分鐘,這個穴位定位準確按壓後也會出現明顯的痠痛、痠脹感,按壓力度以感覺痠痛為宜。


焚香法

由於新冠肺炎經由飛沬傳播,其實古代書籍亦有記載空氣消毒方法,《公羊傳》:「民疾疫也,邪亂之氣所生。」;《神農本草經百種錄》:「香者氣之正,正氣盛,則自能除邪辟移也」。故在疫病發生時,人們常會焚燒諸如蒼朮、艾葉、藿香、檀香一類可辟「惡氣」的香料。


實驗研究發現透過燃燒中藥如蒼朮、艾葉,使中藥揮發油釋放到空中到達每個角落,對結核桿菌、大腸桿菌、枯草及綠膿桿菌均有顯著的抑製作用,效果更優於紫外線。不過實驗並未針對病毒或新型冠狀病毒進行研究,古代中醫亦無病毒概念,故此法可作參考之用。但中藥揮發油經肺部吸入亦能產生一定的療效,有助提高人體免疫力,可做為日常保健之用。

宜諮詢合格中醫師意見  勿信網上偏方


綜合以上論述會發現網上廣傳方法未必適合預防新冠肺炎,《黃帝內經》的《素問․刺法論》指出:「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不施救療,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即中醫認為個人正氣充足,才是防病的最佳方法,故建議足夠休息;適量運動;均衡飲食;放鬆心情,不必憂慮;多矖太陽等,都有助提升正氣。此外要配合個人衛生,勤洗手保持雙手潔淨,戴上口罩避免飛沬傳染等。最後中醫講求辨證論治,讀者如對自己的體質或健康有任何疑問,建議尋找合資格的中醫師進行諮詢。

中醫認為個人正氣充足,才是防病的最佳方法,故建議足夠休息;適量運動;均衡飲食;放鬆心情,不必憂慮;多矖太陽等,都有助提升正氣。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若有關於仁濟醫院中醫服務查詢,請致電 2194 9911查詢或瀏覽仁濟醫院網頁:www.yanchai.org.hk內中醫服務內容。



梁楚瑩  註冊中醫師


仁濟醫院-香港浸會大學中醫教研中心(仁濟)、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學士、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認可香港註冊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