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管狹窄症讓病人下肢麻痺和乏力作痛,步行一陣子就要稍做歇息(俗稱間歇性跛行),嚴重困擾日常生活。隨年紀漸長身體機能退化似乎難以避免,惟現時醫學上有不少方法可紓緩腰椎管狹窄症的痺痛不適,馬上認識疾病的防與治。
初期配合物理及藥物治療
椎管狹窄症多出現於頸椎、胸椎及腰椎,當中以腰椎最普遍。部分唐氏綜合症與侏儒症病人天生腰椎管較窄,導致年輕時已發病;而本港多數腰椎管狹窄症屬於後天退化,長者尤其常見。由於腰椎神經線控制下肢感覺,病人步行一小段路程腳部已痺痛難耐,嚴重者甚至大小二便失禁。腰椎管狹窄症和血管毛病皆可引致間歇性跛行,兩者可透過臨床觀察來分辨:有些病人彎腰踏單車愈踏愈痛,或因為血管阻塞導致供血不足;相反腰椎管狹窄症病人踏單車時腰部向前彎,痺痛感反而比走路時顯著減少。
骨科專科辛倫傑醫生解釋,腰椎管狹窄症成因複雜,涉及黃韌帶增厚、椎間盤或關節退化等,因此遇到任何痺痛問題都應及早求醫。一般來說X光檢查有利了解初步成因,但要釐清腰椎管神經線有否受壓,最好還是接受磁力共振掃描。
關於治療,病人經醫生評估後不妨先以物理治療延緩退化,而當腰椎管發炎腫脹影響到神經線以致出現痺痛時,建議由醫生判斷是否使用消炎止痛藥並按情況調整劑量,有助病人逐步減少對藥物的依賴,傳統消炎止痛藥較易傷害腸胃,新一代COX-2抑制劑這方面的副作用則較小。
手術解痺痛之苦 生活習慣減慢退化
有需要時醫生會在病人腰椎管神經根處注射類固醇,短暫地大幅減輕神經痛楚,爭取時間繼續其他保守治療方案。有些病人多節腰椎管都有狹窄問題,透過注射類固醇有助評估哪一節情況較嚴重。
一旦上述治療方法均未見成效,或停藥後短時間內痛症馬上恢復,甚至跛行嚴重或出現失禁,就要考慮接受手術。手術目的是放鬆神經線,但腰椎管狹窄成因甚多,必須找出背後病因來決定手術方案,如利用椎板切除術減壓,或腰椎融合術幫助固定等等。
手術能有效紓緩痺痛,不過部分個案退化嚴重或病人復康後仍沒有定時做運動,病症隨時復萌。辛倫傑醫生叮囑市民多游泳及做支撐運動,鍛煉核心肌肉群,不適合劇烈運動的人不妨多耍太極。另外切記避免長時間背負重物,才可儘量延緩退化。只要時刻關注腰椎管健康,適度讓背脊放鬆並保持良好運動習慣,其實無須過分擔心。
骨科專科辛倫傑醫生遇過部分腰椎管狹窄症病人間歇性跛行情況嚴重,走路約十分鐘已經痺痛得要坐下來休息。
由於腰椎神經線控制下肢感覺,病人步行一小段路程腳部已痺痛難耐。
2022-09-16
2022-05-30
2021-03-25
2021-06-16
2020-07-03
2019-07-15
2019-12-21
2019-05-01
2019-02-04
2019-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