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每五個40歲以上人士就有一個飽受關節退化困擾,不僅帶來痛楚,對日常生活造成種種不便,處理不當更有機會誘發其他心腎毛病。目前關節置換是改善痛症和活動的有效方法,然而本港輪候手術時間長達三至九年,對患者而言是無了期的漫長等待。現時再生科技的發展一日千里,可望為退化性關節炎患者提供治療新選擇。
關節置換以外的治療新方向
現時治療退化性關節炎一般會採用透明質酸或類固醇注射等非手術方法,但這類療法未必適合所有患者,類固醇所帶來的副作用亦有機會增加患上白內障、青光眼、高血壓、糖尿病、骨質疏鬆等風險。至於手術方法則以人工關節置換為主,但一般需要較長的輪候時間,患者在等候期間仍然飽受痛楚;加上人工關節的壽命一般約為20年,宜由醫生評估是否適合接受置換。隨着再生醫學科技發展迅速,研究發現MSCs能讓退化關節進行組織修補,為治療退化性關節炎帶來曙光。
香港科技園公司的夥伴企業香港再生醫學有限公司與康盛人生香港有限公司宣佈簽訂合作協議,攜手推出間充質幹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再生醫學合作項目。透過間充質幹細胞MSCs,讓退化關節進行組織修補,為治療退化性關節炎帶來新方向。目前臨床使用比較多的間充質幹細胞MSCs,可從骨髓、臍帶、脂肪等不同組織取得,其本身具備分化、增生的功能外,也可以進行組織修補,在細胞治療應用上具備相當的潛力。
等GMP廠房落成 測試研究立即上馬
這種極具潛力的方法是透過在臍帶提取間充質幹細胞,經細胞培養及源自日本嚴謹的質量檢測後回注患部,修復原有組織。人體各個組織均含有幹細胞,當組織受到外傷、衰老、疾病等損傷時,幹細胞組織就會增殖分裂產生新的組織來代替。科學家在培養幹細胞的過程中發現,幹細胞都會持續排出外泌體,而外泌體可與周遭細胞因子產生交互作用,包括促進細胞增生,調節免疫及發炎反應,以及幫助受損組織的修復與再生。
香港再生醫學首席醫務官李慧中醫生表示,從培養液中分離的外泌體,混合所需溶液便可注射患處,與現時注射類固醇、透明質酸的做法相似。今次合作協議有助優化培養液的成分和培養時間,收集最佳狀態和效果的外泌體,並計劃兩年內開展動物測試,若結果良好,期望同步開展第一及二期臨床研究,希望不久將來可應用於人體,真正治療市民的關節退化問題。香港再生醫學行政總裁施明耀先生堅信,再生醫學將會成為未來生物科技行業發展的大趨勢。其位於香港科技園的GMP廠房計劃於明年落成,屆時將成為本港私營幹細胞療法製品製造商的先驅,為病人提供最高質素的幹細胞療法製品,為公眾健康提供完善保障。
香港再生醫學有限公司與康盛人生香港有限公司宣佈簽訂合作協議,攜手推出間充質幹細胞的再生醫學合作項目。
除了慢性疾病,生長因子透過與細胞受體結合從而激活細胞,還可望用於頭髮生長等用途,達至減少脫髮之效。
2022-09-16
2022-05-30
2021-03-25
2021-06-16
2020-07-03
2019-07-15
2019-12-21
2019-05-01
2019-02-04
2019-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