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是子宮平滑肌異常增生所致,是婦女常見的良性腫瘤,每10個女士中便有一人患上子宮肌瘤,而35歲至55歲的婦女當中,有二至四成的人受子宮肌瘤困擾,40至50歲婦女更是此症高發病率年齡層。
文:林兆強醫生
50至70% 患者沒有任何症狀
子宮肌瘤發病原因相信與長期大量且持續的雌激素刺激有關,如果患者服用避孕丸、白鳳丸、當歸,或處於懷孕時期,肌瘤都會增大。在過了更年期女性荷爾蒙下降後,肌瘤便會萎縮變小。
事實上,50至70%的患者不會出現任何症狀,肌瘤大小並非最大問題,最重要的是肌瘤生長位置,長於子宮外層一般影響不大,但長於子宮中層及子宮腔內的肌瘤,可能出現的病徵及影響都會較為嚴重。
子宮肌瘤的病徵包括經痛、經血量過多、貧血、盆腔及腹部有下墜感或硬塊、疼痛、便秘、尿頻或殘尿感。症狀輕微的婦女,可服用止血劑和止痛藥紓緩不適,如果是症狀較重者,例如嚴重貧血,或不適持續而影響日常生活就需要積極治療肌瘤。
治療方案應考量肌瘤狀況及自身年齡
處理肌瘤,患者應根據自己的肌瘤大小、數量、年齡、是否已生育等,考量適合的治療方案。現時較普遍使用的肌瘤手術有子宮肌瘤切除術(用傳統腹腔手術,或腹腔鏡肌瘤切除術),其優點是可保留子宮及生育能力,但這並非完全根治之道,有三分一個案會在十年內復發,可能需要再次進行手術。而腹腔鏡肌瘤切除術,復元速度較傳統腹腔手術快。
現時醫學界認為子宮不應輕易切除,可以保留就保留,但如果子宮肌瘤為患者帶來太多痛苦,患者年紀已屆更年期或沒有生育計劃,就可以考慮將整個子宮切除。
對於肌瘤的治療患者常有一個謬誤觀念,認為割除子宮會失去女性荷爾蒙,其實手術只會割除子宮及子宮頸,並不會影響卵巢機能。亦有患者和丈夫擔憂手術影響性生活,實際上手術過程會補回割除子宮後的缺口,陰道與手術前沒有分別,所以不會影響到之後的夫妻生活。割除子宮後最大的變化在於之後不再有月經,及永久失去生育能力,另外就是更年期可能提早一至兩年出現。
前述的治療方法之外,近年也有一些新的技術出現,例如聚焦超聲波治療,過程是從體外將子宮肌瘤加溫促使瘤體壞死;或是子宮肌瘤血管栓塞術,方法是以儀器栓塞肌瘤的血管,令血管萎縮壞死。
子宮肌瘤如果不太大通常沒有症狀,部分患者則因前述的病徵求醫而確診;又或在產前檢查時才發現患有肌瘤,在懷孕期併發子宮肌瘤可能有以下影響:
• 如果胎盤位置接近或覆蓋在子宮肌瘤上,較易引起流產、早產、胎盤剝落或產後大出血。
• 較大或多發性的子宮肌瘤,較易引起胎位不正及早產。
• 有「莖」的子宮肌瘤可能會扭轉,並引起腹痛。
• 懷孕時子宮肌瘤高速生長,血液供應不足造成出血性梗塞壞死,病徵包括腹部劇痛、發燒、白血球增加、腹膜炎等。
• 子宮肌瘤若長在子宮頸或子宮下段,有可能阻塞產道,需剖腹生產。
在懷孕過程中子宮肌瘤不一定會受到影響,一般而言子宮肌瘤會稍微變大,等到產後便又縮小,所以懷孕及產後階段必須密切監測肌瘤的生長情形。
子宮肌瘤的形成是受到荷爾蒙刺激所致,切除之後也有可能會復發,所以婦女應謹慎服用荷爾蒙補充劑,如有需要應找醫生處方並遵循分量服用。同時要定期做婦科檢查,維持理想體重避免過胖,減少攝取高脂肪、高糖分食物。
如有任何問題,歡迎致電2722 1712或以電郵drlamsk@yahoo.com.hk
懷孕婦女若有較大或多發性的子宮肌瘤,較易引起胎位不正及早產。
定期做婦科檢查,維持理想體重避免過胖,減少攝取高脂肪、高糖分食物,是防範之道。
2024-09-07
2024-09-05
2022-09-16
2022-05-30
2021-03-25
2021-06-16
2020-07-03
2019-07-15
2019-12-21
2019-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