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球蛋白腎病變 治療應趁早
來源: 《健康創富》193期    作者: 健康創富    發布時間: 2016-12-11 10:47    3010 次瀏覽




「甲型球蛋白腎病變」(Ig A Nephropathy,簡稱Ig A腎炎)在世界各地都屬於常見的腎小球腎炎,在香港此症尤其普遍。據本港一間公立醫院1999年的研究,因不同原因抽取腎組織的群組中約有29%的人被診斷出患有Ig A腎炎。患病初期可以幾乎沒有症狀,若因此耽誤就醫導致腎功能嚴重衰退,患者日後或要面對以透析治療延命的景況。



Ig A腎炎以原發性居多


甲型球蛋白(Ig A)屬於正常的免疫球蛋白,用以對抗外來細菌侵襲人體黏膜,當特定因素使免疫系統製造異常的Ig A分子,而Ig A分子黏附於腎小球使白血球不正常地吞噬及溶毀腎組織時就會引發連串破壞及腎炎。


腎臟專科羅學敬醫生說明,Ig A腎炎患者以原發性居多,佔少數的繼發性Ig A腎炎則伴有腸道、肝病或其他慢性炎症,由於這些病症可以誘發Ig A腎炎,故而對付Ig A腎炎之餘須同時治療這些病症才有助控制病情。Ig A腎炎初期可能只是在驗尿時發現尿液中有紅血球而沒有其他病徵,接着或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隨病情加劇可以引致水腫。如果腎功能受到嚴重影響可引致無法排水而腳腫、氣喘等慢性腎病病徵。此外,Ig A腎炎往往合併有高血壓,為免兩者交互影響加重病況,治療時一定要注意血壓的控制。



儘早治療

免生永久性損害


若因症狀不明顯延遲求醫,長期下來可能惡化至腎衰竭的地步,屆時腎功能無法逆轉,患者惟有接受洗腎一途。據統計患上Ig A腎炎後,沒有腎病症候群(Nephrotic Syndrome)的病人每年約損失1到3%的腎功能,有腎病症候群的病人則每年約損失9%。所謂腎病症候群意思是嚴重的蛋白尿使得血液中的蛋白質由腎臟大量流失引起全身水腫的一連串症狀,其實也就是嚴重的Ig A腎炎。基本上,蛋白流失得愈嚴重對腎功能的損害愈劇烈。


羅學敬醫生坦言,臨床確實有不少因曾經罹患Ig A腎炎,腎功能逐年衰退以致最終需要洗腎的個案,可見Ig A腎炎若未及時醫治有機會變得十分棘手。治療時醫生要從減少發炎、減輕蛋白尿程度、控制血壓着手,才能阻止腎功能一路下滑。也就是說,患者何時確診Ig A腎炎及開啟治療的時間是一個關鍵,早期治療除可緩和腎炎當下的嚴重性,減少對腎造成永久性損害,長期來說更能減慢癒後腎功能衰退的速度,這等於將可能面臨的洗腎治療往後推遲。



抽取腎組織

是診斷唯一途徑


要診斷Ig A腎炎唯一途徑是抽取腎組織來檢驗,在此程序前醫生則會先抽血檢查以排除其他如紅斑狼瘡、脈管發炎腎病的可能性。抽取腎組織確實存有小量風險,但一般在腎臟還沒有縮細的情況下,嚴重出血的可能還是比較小的。至於治療,要視乎病情程度而定。輕微蛋白尿或小便有血者,甚至不需藥物治療也能穩定情況。若是蛋白尿較重或伴有高血壓時,就必須使用同時能降血壓、減低蛋白尿如ARB、ACE Inhibitor這類血壓藥。如果前述藥物無法使蛋白尿指數下降至安全水平,醫生便會加用類固醇甚或其他免疫系統藥物。


飲食方面,患者腎功能要是維持得不錯並不需特別戒口。有水腫狀況者應限制飲水的分量、減少鹽分攝取。但最重要的是避免感染,例如平常有輕微上呼吸道感染徵狀時應儘快看醫生、多休息,免疫系統才不會增加製造異常的Ig A粒子引起Ig A腎炎惡化或復發。至於預防之道,因早期Ig A腎炎往往沒有或只有輕微症狀,羅學敬醫生建議大眾定期做尿液及腎功能檢查,又如果發現尿有泡沫或有血尿就要立即向專科醫生求診,儘早診斷並控制病源是減輕Ig A腎炎破壞性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