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長者的自理心得
來源: 《健康創富》221期    作者: 健康創富    發布時間: 2019-05-09 11:15    800 次瀏覽







人口老齡化全球化的趨勢愈發明顯,香港也不例外。加上港人平均壽命增長,在家庭、生活圈內普遍存在愈來愈多老友記,需要家人、家傭幫忙照顧。


作個精靈的長者

若以60歲為退休年齡的話,大部分人士的體能和智慧仍處於不錯的狀態,可以照顧自己及家庭,尤其是經常運動、懂得操作智慧手機的長者。因此接近退休年齡的人士應開始計劃及適當調整日常活動,除要養成良好的飲食及運動習慣、培養興趣之外,也可學習使用電腦、手機、通訊軟體、社交媒體,嘗試烹飪、攝影等,既可保持頭腦靈活,亦能與家人、朋友、社會聯繫,有助維持身心健康。


同心解決用藥和護理的困難

隨年紀漸長,一些長者未必可以維持自理能力,需要家人或照顧者的理解與幫忙。當覆診、配藥、清洗傷口、學習使用血壓機、血糖儀時,子女、家傭可以在場陪同,有疑問時立即提出,使用時亦可從旁協助,一起解決用藥和護理的困難。儘管有些用法、步驟對初學者來說看似比較繁複,其實只要按部就班、多加練習便能掌握技巧。



電子化輔助方便使用者和醫護


除了包裝及說明書,現在有些產品用法、藥品資訊已推行電子化,可於網上查閱,甚至提供影片示範,比單純閱讀文字更容易了解掌握。有些血壓機、血糖儀亦可連接智慧手機應用程式,無須抄寫記錄,避免錯漏,更有分析資料、將結果作影像處理的功能,讓使用者和醫護人員一目了然。



建立正向的人際關係

長期患病者對照顧者的依賴,或會讓照顧者感到壓力、負擔而出現負面情緒,需要家人和朋友的支援及鼓勵。至於行動方便的長者,則可以當義工幫助他人,許多圖書館、博物館、辦事處等亦有聘用長者從事合適的工作,幫助長者繼續發揮能力與價值,建立正向的人際關係。


      
        





鄭偉瑩小姐 

屈臣氏藥劑師、香港註冊藥劑師、香港大學戒煙輔導員、
香港中文大學藥劑學院哲學碩士、台北市註冊藥劑師、
台灣國防醫學院藥劑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