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告訴我們的事
來源: 《健康創富》    作者: 健康創富    發布時間: 2020-12-28 16:41    996 次瀏覽


大半年來全球爆發傳染性疾病,使大眾更關注有關健康的資訊和科學認證,例如消毒用品的功效、採樣檢測的準確度、口罩及廠房的規格、研發新藥物與預防疫苗的過程等。


科學驗證的方法


無論是病毒來源、傳播途徑、處理方案,都應該以專業的科學假設、推論、求證,找出最合理的答案,才可以提升預防和治療疾病的成功率。科學實驗通常先做出一個假設,然後比較不同的做法是否導致顯著分別,如在統計學上計算得到相當低的可能性(Probability),便足以推翻該假設。常見如新研發的藥物與安慰劑 (Placebo)或者既有標準療法(Standard Therapy)作比較,假設出現效果相約的可能性少於100分之1(p<0.01)的話,即可判定為有顯著之分別,否則便不能聲稱比較優越。


驗證口罩的保護作用


雖然本港人口稠密難以與人保持相當的距離,但港人普遍知道要在公眾場所佩戴口罩,衛生意識比較強,此舉或與各地的感染個案數量多寡有關。早前有研究比較在沒有使用外科手術口罩、將口罩放置於健康倉鼠側的通風入口處,以及將口罩放置於染病倉鼠側的通風出口處,3種情況是否有所差異,發現健康倉鼠的染病率分别為3分之2、3分之1及6分之1,證明以外科手術口罩作為屏障,可減低感染冠狀病毒的風險達50%,尤其是佩戴在患者身上的話效果更佳。


回溯性研究


除了嶄新的實驗,有時候亦會以客觀科學分析已經發生的情況。透過檢視不同人士的年齡、體重、性別、種族、教育程度、生活、飲食、衛生習慣、外遊記錄、接觸史、疾病史、用藥記錄等資訊,找出相關的線索,推斷哪些因素可能與發病率、治癒率、死亡率形成正比或反比的關係。例如研究指吸煙、吸入二手煙、飲酒、經常吃加工食品、曬傷、缺乏運動等會增加患上癌症的機會,讓我們懂得作出適當選擇,以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減低患病風險。



無論是病毒來源、傳播途徑、處理方案,都應該以專業的科學假設、推論、求證,找出最合理的答案,才可提升預防和治療疾病的成功率。








鄭偉瑩小姐 

屈臣氏藥劑師、香港註冊藥劑師、香港大學戒煙輔導員、
香港中文大學藥劑學院哲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