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資訊】英、美兒童理財教育係點? FQ同IQ、EQ同樣重要!
來源: 健康創富    作者: 健康創富    發布時間: 2018-07-12 12:28    1922 次瀏覽







「財商」(Financial Quotient,FQ)一字最早是由美國作家Robert T. Kiyosaki在《富爸爸窮爸爸》書中提出,正所謂「金錢不是萬能,但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其實比起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和情商(Emotional Quotient),FQ同樣重要,學懂理財之道才能夠富足一生。有發達國家如美國和英國已推行強制性理財教育,確是值得本港借鑒。




英國:提倡理性消費

英國政府早在2004年9月起,便開始教導學童如何理財和善用金錢,當時這些課程還未列入強制性學科,而2014年9月起,財務策劃和借貸等課題便成為中小學生的必修科。

兒童儲蓄帳戶在英國非常盛行,大多數家長也會為孩子開設特別帳戶,曾有調查發現,有三分之一的學童會定期將零用錢和其他金錢存入銀行。


美國:開源更勝節流

據美國一個兩年一度的調查,發現在2016年,美國共有17個州列個人理財課為必修科。事實上在1998年,已有21個州把個人理財課加入K12課程中,截至2016年總數量更升至45個。另外,美國銀行業協會(American Bankers Association)自1997年起,每年均會把四月其中一天訂為「全國兒童儲蓄日」(National Teach Children to Save Day),目的是要讓兒童明白儲蓄和理財的重要性。每年的全國兒童儲蓄日,很多銀行員工均會自發性地到各地小學舉辦理財活動,灌輸正確理財觀念予學童。

家庭教育方面,美國小孩多會靠做家務來賺零用錢,他們不時更會將自己不要的玩具擺放在家門口出售,以獲得額外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