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兒科】雞眼VS疣傻傻分不清?醫生籲家長勿胡亂處理!
來源: 健康創富    作者: 健康創富    發布時間: 2018-07-19 17:42    8289 次瀏覽





【今日小兒科】皮膚疣(Warts)是夏天常見的皮膚病,皮膚及性病科專科林旭強醫生表示,小朋友生疣的情況普遍,由於小朋友對周遭事物好奇,不時用手到處觸摸,加上經常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容易透過接觸而互相感染。





■ 皮膚及性病科專科林旭強醫生 (圖)


林旭強醫生稱,疣是經過接觸傳染,大多數是接觸到患者皮膚而被感染,如握手;少部分則是經由接觸到含病毒物件而被感染,如公用毛巾、共用拖鞋等。由於引致疣的病毒潛伏期長達六個月,故應防患於未然。在日常生活中需注意個人衛生,接觸患處後需勤加洗手;在泳池、公眾浴室等地不應赤腳走路,建議帶備個人拖鞋;為免感染,應避免與他人共用個人衛生用品,如鞋襪、衣物或毛巾等。




 

由於雞眼和疣同樣會於皮膚表面突起而形成圓硬粒,不少人難以區分兩者,林旭強醫生指出,雞眼是由於皮膚長期受壓、磨擦產生角質化而成,多長在手掌、腳趾公、尾趾及腳板底等位置,不具傳染性;疣則屬於一種由人類乳頭瘤病毒(HPV)傳染引起的皮膚毛病,疣的患處可見到許多黑點,這些黑點為異常增生的血管。
 

一般而言,疣並無明顯病徵,有父母因誤以為小朋友身上的是雞眼,或會以刀片或剪甲鉗為小朋友除去,甚至用手撕走。林旭強醫生表示,如家長胡亂處理不僅會令疣的數量增加和變大,亦會增加疣的傳播風險,隨時令其他家人受感染而生疣,而不加以理會亦有機會令疣變大,疣愈大便愈難處理,如發現感染應儘快向醫生求診。

 

現時有很多方法可去除疣,當中包括外用藥物如水楊酸、冷凍治療、激光、電灼治療和外科切除手術等。對於小朋友生疣,冷凍治療為比較常見的治療方法,冷凍治療是利用液態氮將疣凍壞,受感染組織會萎縮並自行脫落。



皮膚疣知多點 

疣大致上可分為四類,第一類為尋常疣,這類疣具有粗糙的表面,經常出現在指關節、手指和膝蓋,基本上身體任何部位都可以出現;第二類是扁平疣,患者多為較年輕的成年人,數量通常比較多,屬於較小的疣,常見於面部、頸、手背等;第三類為足底疣,生在腳底,外型似雞眼;第四類為性病疣,又名陰部疣,透過性接觸而感染,這類疣長於性器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