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兒科】提早接觸高致敏食品 嬰兒抗敏力更強
來源: 健康創富    作者: 健康創富    發布時間: 2018-05-24 09:20    1548 次瀏覽





【今日小兒科】全港約有5%的兒童有食物敏感,而海鮮、花生、牛奶等均是常見的致敏原,向來過敏人士對食物會「趨吉避凶」,儘量避免進食地雷食物,因進食少量輕則皮膚痕癢,重則可以致命。對於免疫力較差的幼嬰,成人難免會更提高警覺,然而不少外國研究顯示,幼嬰愈早接觸高致敏食品,便愈有效減少過敏現象。



向來家長都慣以避免在嬰兒1歲前餵食易過敏的食物,《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早年便曾刊出一份研究,研究將530位4至11個月大、未曾出現花生過敏情況的嬰兒,隨機分配成「吃花生組」和「不吃花生組」,直到他們5歲時才檢驗其對花生過敏的情形。研究結果顯示,「吃花生組」只有1.9%在5歲時對花生過敏,但「不吃花生組」卻有高達13.7%的人過敏。不過,不少兒科醫生提醒,初期應只餵食稀釋過的幼滑花生醬或其他易咀嚼的花生製品予嬰兒,不應餵食原粒花生以免嬰兒在吞下時出現窒息的情況。


研究顯示,4個月至1歲是嬰兒的「預防食物過敏的黃金期」,期間開始進食致敏原食物可增加嬰兒身體的耐受性,並減低過敏機會。雖目前未有針對其他致敏原食物的研究,但相信原理如出一轍,不過《健康創富》建議家長可諮詢家庭醫生再作決定。


食物敏感知多點 



根據香港過敏病及哮喘診療中心的說法,食物過敏是一種免疫疾病,引致過敏的物質一般為蛋白質或含醣蛋白,雖對大部分人無害,但對於過敏病患者來說,他們的免疫系統會將之誤認為有害物質。過敏病患者接觸這些物質後,體內會隨即產生稱為免疫球蛋白E(IgE)的特殊抗體,並與致敏物質產生反應,繼而刺激人體釋放引發各種徵狀的化學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