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從根本原因降低膽固醇指數
對一般健康的人來說,肝臟能按個體需要合成人體所需的膽固醇。可是隨着年齡漸長,膽固醇的使用率減少,又或肝臟合成過多膽固醇,膽固醇指數便會升高。過量的膽固醇會沉積在血管壁令血管變窄,這正是導致脂肪肝、血管硬化及心臟病等併發症的主因。馮佳賢醫師指出,飲食、運動和西藥並不能全面降低膽固醇,杜絕心血管風險。首先史他汀類藥物(Statins)雖廣泛使用,但增加藥物劑量時最多只能再降低6%的壞膽固醇。其次人體內的膽固醇大部分由肝臟產生,只有約兩至三成的膽固醇來自日常飲食,因此單靠飲食和運動只能令膽固醇減少5至7%。
馮佳賢醫師表示,中醫認為飲食進入了脾胃經過消化,會轉輸血脈變成「營血」與「膏脂」,將傳至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和腦髓。若進食太多甜膩食物、體型肥胖、缺乏運動,會形成「痰濁」,這是高膽固醇的表面原因。可是脾、腎、肝等臟腑功能失調,使津液的運行、輸佈和排泄發生障礙,導致膏脂淤積才是根本原因。若控制飲食及改善生活方式仍不能降低血脂時,則需要藥物的控制。中醫會通過促進腸道膽固醇的排泄來抑制腸道吸收膽固醇,並阻斷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的合成。通過影響血脂分佈、運轉及清除,便能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
分清「好」與「壞」膽固醇
註冊營養師尹耀林先生指出,大眾所認知的「好」與「壞」膽固醇其實並不是指膽固醇本身,而是攜帶它們的脂蛋白。「壞」膽固醇實際上是指低密度脂蛋白不能有效地把膽固醇從血管運走,繼而慢慢積聚;「好」的高密度脂蛋白則能把膽固醇回收至肝臟。若患者只計較膽固醇攝取量,拒絕食用含有較高膽固醇的食物,不但沒有太大幫助反而影響了享用食物的樂趣。
要改善高膽固醇問題,最關鍵的其實是在降低壞膽固醇的同時增加好膽固醇。壞膽固醇主要來源為飽和脂肪(動物脂肪)和反式脂肪,其中反式脂肪更應儘量避免,反式脂肪主要是經過氫化程序的植物油產生,例如植物牛油。提高好膽固醇的食物大多含有多元不飽和脂肪,例如葵花籽油、粟米油、三文魚、沙甸魚等;橄欖油、牛油果等則能降低壞膽固醇。另外,葵花籽油、橄欖油等健康食油因結構脆弱,容易變質產生反式脂肪,因此要趁新鮮食用並保存於陰涼處。
2023-11-01
2023-09-25
2023-09-25
2023-07-21
2023-07-11
2023-07-11
2023-06-16
2023-05-09
2023-02-28
2022-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