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全盤考慮身體狀況
訂出適合治療方案
膝痛問題一直為無數人帶來困擾,而膝關節炎正是引發痛楚的常見成因, 當中主要分為退化性膝關節炎、類風濕性膝關節炎和創傷後膝關節炎。退化性膝關節炎是由關節軟骨漸進磨損所造成,患症風險隨年齡增長而上升;類風濕性膝關節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見於40歲以下的婦女;至於創傷後膝關節炎則是膝關節創傷引起的後遺症。若體重超標而又有膝痛的問題,患者需要透過控制體重來改善病情,如情況未有改善就需要及早求醫治療。
馮佳賢醫師指出,中醫認為造成膝關節痛症的成因很多,包括肝腎不足、瘀血阻絡、感受風寒濕邪等。在診治膝關節痛症時中醫會進行辨證分型,將病患分門別類,例如先了解致病原因是退化還是外傷,然後判斷其膝痛屬於風痺、寒痺、濕痺還是熱痺。中醫講求「整體觀」,會全盤考慮身體的各種狀況以找出患者所屬的證型,從而對症下藥作出治療。近年有研究發現,中醫結合推拿及針灸的方式在治療膝痛方面具有良好效果,可有效消除痛楚並改善活動能力。
運動對根治痛症有關鍵作用
另一方面要徹底根治膝關節痛症,運動是不可或缺的一環。英國註冊營養師尹耀林先生表示,運動的意義在於強化肌肉以減輕膝關節所承受的負擔,達到紓緩痛症之效,當中須集中鍛煉的是骨骼肌肉(Skeleton Muscle)及心臟肌肉(Cardiac Muscle)。骨骼肌肉是指兩端連接着骨骼的肌肉,它具有穩固關節的功能,並透過收縮產生力量。膝痛患者在鍛煉骨骼肌肉時,不應只着眼於強化大腿的四頭肌,應同時對腹橫肌、背肌、股肌進行訓練,方能達到最理想的效果,減輕膝關節的負荷消除痛症。在鍛練過程中必須注意安全以免加劇膝關節的創傷,亦可合理地逐步提升訓練的難度。至於心臟肌肉方面,它負責控制心臟的舒張以泵出血液運送到全身各處,倘若強度不足,心臟的泵血功能會受損使身體的血氣運行變得不順暢,容易影響肌肉的強度,因此膝痛患者須多做帶氧運動鍛煉心臟肌肉。除此以外,一些食物亦有助預防膝關節發炎,例如深綠色蔬菜、黃薑、堅果類、海帶等。
特別鳴謝德善健康管理及德善醫療集團贊助
2023-11-01
2023-09-25
2023-09-25
2023-07-21
2023-07-11
2023-07-11
2023-06-16
2023-05-09
2023-02-28
2022-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