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合壁 解構腸易激綜合症
來源: 健康創富    作者: 健康創富    發布時間: 2018-08-24 15:16    1380 次瀏覽






都市人生活節奏急速,因緊張而肚瀉的情況屢見不鮮,本港曾有電話普查發現,每六個香港人中便有一人患腸易激綜合症。故此早前由《健康創富》雜誌主辦、德善健康管理贊助的「中西合璧 解構腸易激綜合症的成因與治療」講座,便邀請到註冊中醫師兼物理治療師黃燕卿和英國註冊營養師兼體適能教練尹耀林,詳談中西醫結合治療之道。


腸易激綜合症是一種功能性異常的慢性腸胃病症,俗稱腸胃敏感,症狀包括腹瀉、便秘、腹脹、腸鳴和感到排便不清等,當中腹瀉和便秘或會相互交替,患者的糞便中較多粘液,甚至會呈現食物殘渣。此症成因眾多,當中不少與精神緊張有關,當常常感到焦慮、抑鬱或恐懼,植物神經功能受影響,引致腸運動功能和分泌失調,便會出現時而腹瀉時而便秘的情況。



針灸可減少

腸易激綜合症所引致肚痛

現時醫學界未有藥物能有效地治療腸易激綜合症,西醫治療僅限於減輕症狀。黃燕卿醫師表示,一般而言患者可靠調整飲食習慣和進行心理治療來改善有關情況。在中醫角度,腸易激綜合症主要可分為不同証型,故需因應個人體質再針對性處方中藥。除中藥治療外,患者還可選擇以針灸治療,合谷穴、天樞穴和足三里穴等穴位也可改善腸胃問題。中大醫學院發現,在動物實驗中證實,在膝蓋下的穴位「足三里」針灸,可減少八成以上腸易激綜合症引發的腹痛反應。



進食低發酵性碳水化合物

助紓緩病徵

在飲食治療方面,由於高發酵性碳水化合物在小腸中未能被吸收,令大腸的水分或氣體增加,便可能形成腹瀉、腹脹和腹痛的情況。尹耀林先生建議,腸易激綜合症患者可配合低發酵性碳水化合物飲食法(LowFODMAPs Diet),即減少進食高果糖、高乳糖、高果聚糖、高半乳寡糖或高多元醇的食物。有研究發現,跟從這飲食法六至八星期,逾七成患者的病徵能夠紓緩。


腸神經系統內有八至九成的神經纖維聯結着腸道和大腦,可見情緒與腸道的關係是唇齒相依,患者應攝取適量鈣質和鎂質,以放鬆神經和減低焦慮。透過進行適量運動而改善睡眠質素,亦有助緩和病徵,運動種類可分為多個種別,當中帶氧運動可增加血液循環;阻力運動可減慢肌肉流失;伸展運動則可增加柔韌度和令心情放鬆。只要全面地進行各種運動,便能達到最佳效果。


特別鳴謝德善健康管理及德善醫療集團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