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障礙症 中醫防治之道
來源: 樂信藥業    作者: 健康創富    發布時間: 2018-08-25 15:24    1662 次瀏覽






年紀漸大,記性不如以往似乎是理所當然,但是否年紀大,便會患上認知障礙症?根據香港認知障礙症協會估計,每10名70歲或以上長者便有一名患上認知障礙症,每增加五歲之長者,患病率更會上升一倍,情況相當普及。故此早前由《健康創富》雜誌主辦、德善堂中醫贊助的「防治『認知障礙症』 別忘我是誰」講座,便邀請到註冊中醫師黃棋昌博士講解認知障礙症的中醫防治之道。



不少人混淆老化和失智症狀

認知障礙症屬於腦部退化性疾病,由於患者腦細胞死亡的速度很快,腦部因萎縮而令腦部功能嚴重衰退。患者在語言能力、記憶力、情緒、性格各方面均有負面轉變,早期症狀包括喪失時間觀念和地點概念、判斷力變差、抽象性思考出現困難、不願意參加社交活動、常常把東西弄丟或錯放位置等,中後期甚至會多次忘記自己已用餐而不斷進食,失去自我照顧的能力,最終影響健康及自身安全。


不少人會混淆老化和認知障礙症,皆因兩者同樣有記憶力衰退的表現。事實上認知障礙症並非正常老化,或許長者和患者同樣會突然忘記某事,惟前者會在事後想起來,後者對自己說過的話和做過的事則忘記得一乾二淨;若二人同時接受記憶測試,前者或無法把測試中的物品牢記,但後者甚至連自己曾接受過測試亦全無印象。



女性發病機率高於男性一倍 

根據衞生署聯同中文大學一項針對認知障礙症的研究,男性的患病比率為8.9%,女性則為15.3%。黃棋昌博士表示,臨床上當人體生育機能改善後,其記性會明顯好轉,這與中醫臟腑學說有關。中醫認為腎生髓,腦為髓海,腎虛則智不足。曾有研究把正常老鼠和卵巢被破壞的老鼠分別用迷宮測試其逃生能力,發現卵巢被破壞的老鼠組的逃生能力和認知能力明顯較正常老鼠組差。


有別於西醫按照病理診斷來處方藥物,中醫會着力於改善及提高患者身體機能,由於認知障礙症與性生理功能有關連,故調養腎氣有助改善認知障礙症。黃棋昌博士指出,舌苔可以反映身體痰濕盛衰,痰濕可分為有形之痰和無形之痰,前者有形質可見,後者會堆積在臟腑和經絡中,積聚過量會令身體機能出現混亂和衰退。如欲去濕化痰,醫師建議用藥不能太涼,以免損耗臟腑正常機能,加重身體負擔。至於化痰食材應視身體情況而定,較為普遍的有陳皮和柚皮。家族有認知障礙症病史者,應避免過量進食芋頭、秋葵等易生痰濕的食物。



中式療法防病情惡化

現時未有任何醫學方法能根治認知障礙症,但合適的治療能預防病情惡化。患者可按需要可選擇中醫藥調理和針灸治療,灸法是利用熱能調理經絡臟腑功能,有溫經散寒、扶陽固本、消瘀散結的作用;針療是利用針刺加強人體生物電,有助活化細胞、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身體結構、進一步發揮各臟腑器官機能的作用。另外,患者可用適度加熱的白芝麻油按摩頭部及耳部穴位,有助防止病情惡化。


特別鳴謝德善堂中醫及德善醫療集團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