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糖尿病人口超過70萬人,每年新症人數逾三萬宗。過量的精緻飲食及缺乏運動是致病主因,此症雖不會直接致人於死,但隨之而來的心血管病變、中風、糖尿腎、糖尿眼及周邊神經病變等併發症卻不可等閒視之。早前由《健康創富》雜誌主辦、香港大塚藥業贊助的「提防糖尿病併發症治未病之病」便邀得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周振中醫生,與大眾分享如何正面防治糖尿病。
避免三高有助降低五成罹病率
當身體的胰島素分泌不足或運轉失衡,長期下來就可能患上糖尿病這種慢性病,而「未病之病」這句出自醫學古籍《黃帝內經》意指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名言,正符合糖尿病的防治觀念,一是積極預防,二是患症後須小心各種病變。周振中醫生解釋,糖尿病有一型、二型之分,其中以二型佔多數,患病主因多為胰島素缺乏或胰島素對抗所致,近年患症族群已不再局限於長者,受飲食習慣不佳及缺乏運動等情況影響,愈來愈多年輕人也成了糖尿病患。此外,體重超重、有糖尿家族史、曾出現妊娠糖尿的女性也是患二型糖尿病的高危人士。
糖尿病患者的典型病徵包括多吃、多喝、小便頻繁;儘管食量增加體重卻往下降;視力模糊、容易疲倦且易受感染等。但大部分患者症狀並不明顯,有些人因此耽延就醫直到出現併發症才驚覺患了糖尿病,可見高風險人士定期檢查血糖是及早診斷出糖尿病的契機。要預防糖尿病應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以下,血壓控制在130/80mmHg以下,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在2.6mmol/L以下,達到其中兩項指標即可降低一半的糖尿病罹患率。
患者病況各異 應採個人化治療
如上所述糖尿病最大的隱憂在於併發症,所指的是細血管及大血管病變,以腦部來說有機會出現腦中風,導致半邊身癱瘓;心臟有可能產生冠心病、心臟衰竭、心律不正;眼睛衍生視網膜病變(糖尿上眼)、青光眼、白內障、失明;腎臟發生蛋白尿、腎衰竭,控制不當最終需要洗腎甚至接受腎臟移植;足部釀出神經病變(會有感覺遲鈍、麻痺、神經疼痛的現象)、血管閉塞、傷口難癒合,傷處不易癒合輕則可致感染潰瘍,重則有截肢之虞。周振中醫生提醒,除了控制好血糖減少細血管病變,也要注意血壓及膽固醇指數才能降低大血管併發症。
關於糖尿病的治療,調整飲食習慣、恆常運動加上藥物三方面必須同時並進方可避免血糖失控的狀況,由於糖尿病具有相當的複雜性,針對每個患者情況做個人化治療十分重要。藥物治療一般會先處方口服糖尿藥,若口服藥效果有限醫生會建議患者注射胰島素以儘快控制血糖。治療發揮成效不但可緩和高血糖症狀,還可避免低血糖,同時預防諸多併發症及代謝疾病引致的嚴重損傷。
2023-11-01
2023-09-25
2023-09-25
2023-07-21
2023-07-11
2023-07-11
2023-06-16
2023-05-09
2023-02-28
2022-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