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症原因大透視 紓緩痛楚有辦法
來源: 《健康創富》218期    作者: 健康創富    發布時間: 2019-02-09 11:47    1668 次瀏覽







痛症不致命,但痛起來卻要人命!都市人常有頭頸、肩膊、腰背等部位疼痛的困擾,不單生活、工作受影響,長久下來還可能引發情緒問題。很多人痛症發作就吞止痛藥、貼膏貼,但這些未必是治標治本之道。早前由《健康創富》雜誌主辦、錦南科技有限公司EEFit Lite以依飛神筆贊助的「痛症原因大透視  紓緩痛症有辦法」邀得註冊中醫陳健民醫師主講如何預防痛症,一旦患上痛症怎樣才能更少副作用、有效地緩解不適症狀,將痛症對生活的影響減至最低。



微絲血管是否暢通與健康密不可分

疼痛相當折磨人,中醫有一句俗話「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各種痛症歸根究底是血液循環系統出現問題的一種身體反應。陳健民醫師指出,人體氣血透過經絡作用流通於全身,而各經絡滿佈穴位,某個穴位阻塞就會引起特定部位的痛症,比如頸部穴位阻塞造成頸痛、腰部穴位堵塞便產生腰痛,因着經絡、穴位遍佈全身上下,所以由頭到腳都可能出現痛症,或者從痛症再衍生出麻痺症狀。


在上述的疼痛、麻痺之外,由於人體每個細胞都仰賴血液循環提供養分、傳遞能量及排走代謝廢物,而血液系統中最細小的單位是微絲血管(也稱微循環),要是微循環運作不順暢,在上焦(心、肺)易有感冒、心肺功能差、胸痛胸悶、呼吸系統欠佳的情況;在中焦(脾、胃)要當心解毒功能不良、肝火旺、失眠問題;在下焦(腎、膀胱、大小腸)應注意代謝不好、水腫、泌尿系統機能差、經痛、週期紊亂等。可見微循環是否暢通與整體健康密不可分。



氣血充足、經絡通暢  痛症不上身

說回痛症的處理,西醫的主線在於紓緩症狀,常用的有止痛藥或藥膏,長期使用藥效較強的藥物往往有腸胃不適、胃出血等副作用。相較於西醫,「氣血循環」四字在中醫的歷史中可謂遠源流長,講得多、聽得多一般人多少也了解氣血循環對健康的影響,而市面上一些帶有振動頻率的產品有助微絲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力,暢通穴位經絡,使細胞恢復活力從而紓緩痛症。面對痛症中醫着眼於人體內部氣血運行的規律,看重身體各部位的連結與協調,並以疏通引導、調整平衡、加強自癒自穩為治療的主軸。實際的治療上,中醫則會依照患者個別情況辨證施治,運用中藥、針灸、穴位按壓達到消炎、止痛、延緩惡化及保養的功效。陳健民醫師表示,除了傳統療法,一些創新科技產品也能治療痛症,不用吃藥也能夠紓緩症狀。


除了痛症發作時的治療,中醫更講求「治未病」,強調在病症發作前就先剷除病根,也就是預防、養生之道,最簡單的觀念比如早睡早起、三餐不過飽、依天時冷暖穿衣等,但深一層來說「病向心中醫,養生不如養心,養心不如養五臟」,以五臟調節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則性情平和、心情開朗,繼而陰陽平衡、百病不生。一個人之所以頭頸、肩膊、腰背或膝關節等部位疼痛,很可能表示他心肝脾肺腎有損傷,應從養心、保肝、健脾、清肺、固腎做起,只要氣血充足、經絡通暢,不但痛症不上身還能養出不生病的強健體質。




●  註冊中醫陳健民醫師指出,疼痛相當折磨人,中醫認為「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各種痛症歸根究底是血液循環系統出現問題的一種身體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