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粉嶺公路發生嚴重交通意外,造成多人傷亡,坐巴士的安全問題再次引發社會關注。類似的交通意外每隔數年便發生一次,由2003年屯門公路墮坡、2006年撞旺角騎樓、2017年衝上長沙灣行人路、2018年大埔翻側等等,讓人反思「到底坐巴士時哪些位置比較安全」等議題。
下層較上層安全
有工程專家指,雙層巴士一般較高,向心力較大。發生意外時,上層的乘客如沒有扣好安全帶,則容易被拋出車外,下層由於較接近巴士重心,相對安全。此外,下層較多機器,可抵受較大的衝擊力,但上層大部分只由鋁板建成,因此防撞力較差,亦容易發生「削車頂」等嚴重事故。
中間位置較安全
當遭受類似撞擊時,前排位置(尤其上層)首當其衝,因此安全指數最低,中間位置相對較安全。過往的「削車頂」事故大部分都是由車頭開始削起,但當然亦有發生整個車頂被削去,或者車輛翻側的意外,此時上層不論前排抑或中間、尾部位置,都不及下層安全。
近窗口位置較危險
萬一發生意外,近窗口位置(尤其上層)的乘客較容易被拋出車外,而且萬一巴士翻側,近窗口位置乘客頭部亦容易遭受直接撞擊。如果乘客有背包、手袋等物品,應該手持背包放於胸口前,萬一發生意外時亦可以馬上用背包抵禦部分衝撃力。
右邊較左邊安全
由於司機位置位於巴士右邊,萬一發生意外時,一來司機出於本能反應,或會扭軚自保,二來大樹、建築物等多位於巴士行駛時的左邊位置,因此左邊的風險理論上較右邊高,當中以下層的右邊中間位置相對較為安全。
緊握扶手 扣好安全帶
雖然「緊握扶手,扣好安全帶」已是老生常談,但卻未必每位乘客都做到。有時我們可能嫌麻煩,或者覺得自己只是坐幾個站,無須扣安全帶,但其實扣好安全帶,可減低發生意外時被拋出車外的風險;站立的乘客,亦要儘量尋找扶手位置,不論巴士急停抑或轉彎等都可減低失平衡而跌倒的風險。
時刻保持警覺性
很多人上車後,尤其找到座位的話,都會小睡一會或者玩手機。如果坐巴士時能儘量保持清醒和警察性,發生意外時也可以較快作出反應或逃生。當然,空座位有時未必輪到我們選擇,尤其下班時整歷一整天的辛勞,如果上層車頭位置有空位的話,亦未必有太多人會抗拒,因此時刻保持警覺性顯得十分重要。
2021-07-19
2021-06-23
2021-03-30
2021-02-08
2020-01-06
2019-12-24
2019-12-19
2019-12-12
2019-12-11
2019-12-02